【颖评】《孩童姿势/婴儿式》有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批判体质,精彩好看

p2167635160.jpg     《孩童姿势》来自罗马尼亚,看似一部谈论母子关系的通俗剧,但如同伊朗《分居风暴》剧情围绕夫妻离婚诉讼外,亦可视为伊斯兰民主西化的窥孔,《孩童姿势》在侧重故事性和情感诉求之余,它嘲讽暴露罗马尼亚政经困境的力道不减。观赏本片某个层面上与欣赏达顿兄弟的电影一样,不能忽略背后政经阶级、社会制度等超越人物关系的环境因素。《孩童姿势》有罗马尼亚新浪潮电影的批判体质,锁定母亲的角色成功聚焦,精采好看。   《孩童姿势》描述在罗马尼亚当地经营装潢设计、事业有成的柯娜丽,因为独子在高速公路发生车祸,造成一名少年死亡。柯娜丽为帮助儿子脱罪,开始动用人脉关系,试图贿赂警员做假笔录,试图收买证人串供,更重要是企图藉由这个案件希望儿子能搬回家中,修补母子关系。   卢米妮塔乔吉乌饰演的柯娜丽,是个强势的母亲。电影十分成功地在种种细节显露柯娜丽的控制欲。老公不与他争,儿子怕她怕得要死,好像《红楼梦》里机关算尽太聪明的王熙凤。可惜她徐娘半老、也不算顶尖聪明,但确实是放诞无礼。她在片中无所不用其极地压制全场,包括一身珠光宝气的配饰、皮草或合身劲装,穿梭在影片中。导演利甪这样表面风光实则众叛亲离的小人物,刻划一段发生在后共产时期下罗马尼亚母亲的苦泪。   像片中柯娜丽这样子的女性身影,在全球新浪潮电影中屡见不鲜,在起飞的经济环境下,他们为生活处心积虑奔波劳动,最后总是落得子然一身,好像《客途秋恨》的陆小芬、林清介《台上台下》的张小燕、《爱情万岁》的杨贵媚,或者法斯宾达的玛莉布劳恩,最后玉石俱焚。     p1877442572.jpg     本片通俗戏剧饱满,母子关系剑拔弩张,但《孩童姿势》在批判力道上也毫不留情,在此搁置通俗易懂、为子脱罪的戏剧故事,以三点为例,看导演如何步步拆毁柯娜丽的假面,针砭在靠向资本主义路线时,道德的迷惘和腐败,以及小人物的无能为力。   第一,柯娜丽开场时抱怨选两本书给儿子看,他都不看。其中一个作家是慕勒,一个是帕慕克。慕勒正是德籍罗马尼亚裔女作家荷塔慕勒(Herta Müller),帕慕克则是土耳其作家奥罕帕慕克(Orhan Pamuk)。柯娜丽自我安慰说,帕慕克不看就算了反正没得诺贝尔奖。事实上帕慕克是2006年获奖,慕勒是2008年获奖。显见导演刻意突显柯娜丽只知道同为罗马尼亚的慕勒得过诺贝尔奖。对帕慕克的误解,突显了她并不如此通晓文学,此外帕慕克先于慕勒得奖,也确认这是故意抓柯娜丽的辫子,先后次序获奖排除了影片拍摄时间,可能造成的误差。柯娜丽只是略知皮毛,假文青啦。   其次,当柯娜丽私下和警员谈条件时,警方问她是不是建筑师,柯娜丽一时间正襟危坐武装自己,称呼说是室内设计师。警员为何会误称是社经位阶更高的建筑师呢?柯娜丽或许是个会抬高身价虚张声势的伪菁英。此外她嚣张跋扈的行径,不论是在公共领域警局的仗势欺人,或入侵儿子私宅私领域的翻搜,那扑天盖地盛气凌人的控制欲和压迫感令人窒息,逼得丈夫都只能唯唯诺诺,敬而远之。   其三,也是电影的关键。当柯娜丽只身赴会要买通证人改口供时。赫然发现证人是个在慕尼黑经商的商人。原居住于罗马尼亚的德籍人士,都在西奥塞古独裁后随共产政权垮台后移民德国。当该名证人拿出烟盒比喻自己座车宾士时,他暗指柯娜丽儿子的奥迪,以马力毫无机会超车。然后当他开出谈判价码时,柯娜丽更是面色铁青,最后双方谈判几近破裂时,证人谈起又将赴慕尼黑,他手上大把欧元,对比柯娜丽钱包里小额的纸钞,彻底拆装柯娜丽假上流的伪装。这也是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以欧元通用货币时见的困蹇,国家的悲哀。     p1877442758.jpg     最后当柯娜丽依旧用小额纸钞欧元凑齐丧葬费,要前往罹难者家中致哀时。被撞死的少年显然家境贫困,来自贫穷家庭。不过,当往生少年的父母开门接纳柯娜丽进家门时,他们谈起死去的儿子、谈起是非、谈到命运,观众将不难看出人性的优劣,社经阶级不决定人的高贵或虚伪。   片中多幕对话令人鼻酸,电影里柯娜丽对儿子说「任何我这个年纪的父母都应该有子孙承欢膝下」,事实上柯娜丽没有。另一边,被自己儿子撞死的家庭也同样破裂,但他们拥有对儿子满心的回忆,反而柯娜丽有的只是虚华的表象。《孩童姿势》并没有惊人的电影语言或场面调度,但它叙事饱满因此深入探讨人性议题,它刚刚好在非常母亲的情感面向上,多了份贴肤般恰好的社会批判。   电影里有很多细节将逃不出眼尖观众法眼,例如柯娜丽溜去儿子家里打包时不忘拿要儿子读的慕勒和帕慕克,显露她毫不放松的控制欲;当柯娜丽在儿子房里打开床头柜,看到大量保险套及肛交用栓剂,显见儿子的性生活需求,也暗示儿子在伴侣关系中的支配欲。此外,全片自始至终都维持一致的手摇摄影风格,导演刻意制造观众与角色间的疏离,维持批判及理性思路。     p1880436720.jpg     直到最后一个镜头,导演弃用手持,电影用两个大吊臂交错拍摄门前的父亲和柯娜丽车侧后视镜。电影原文片名《Child’s Pose》是来自瑜珈的一个动作。将身体调整到在母亲子宫内胎儿的姿势,借以追求宁静与平和。这姿势看起来无疑地,就是低头认错。《孩童姿势》终极的追求是宁静平和,控制欲再强的强势母亲也无法得到,在罗马尼亚里成功的中产阶级靠关系也无法得到,靠钱更是人外有人无法得到,靠买通贿赂可以脱罪,但真正的母子之情无法得到,宁静和平唯有真心面对和解祈求原谅,才有可能。导演也至此用拍摄手法捕捉片刻宁静。     《孩童姿势》看似柯娜丽在控制摆布无往不利,其实不然。观众不妨回想或注意柯娜丽出场时,她抱怨母子关系如何被媳妇从中作梗。那连珠炮的抱怨,珠光宝气,加上手摇镜头,其实导演营造的是个俗艳而霸气的中产阶级妇女。全片导演坚持手摇镜头,如此镜头下柯娜丽旺盛的体力、野心和菁英阶级的嘴脸,令观众对这个控制欲强烈的母亲产生情感疏离,渐渐地,随着剧情推展,出场时不可一世的柯娜丽,也在导演的精心经营下,将渐渐黯淡、丑陋、无助,终于面目全非。柯娜丽开场什么都想控制,结果最后不要说她对儿子没辄,整个案件和社会都不以她为中心,现实中的她只是徒劳无功。     柯娜丽只是表面风光,其实她就像大部分新浪潮电影里的女性一样悲凉。终于柯娜丽筑起的高墙都崩毁,片尾高潮的独角戏,她泣诉着对儿子一切的期望,期望中有想像,想像中有谎言,因为想像全数落空。柯娜丽甪尽所有气力,但罪恶感和失望令她崩溃,面对一个被不幸摧毁的家庭,更令她难过的,也许是她惊觉,自己制造了自己家庭的不幸。     p1880436787.jpg    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,至此我们总算了解柯娜丽如何费心栽培独生子巴布。电影里的巴布有其惊人的一面,透过媳妇的嘴里说出真相。等于说,巴布几乎遗传了母亲的控制欲,但其中最悲哀的一句莫过于巴布要「母亲别再来找他,将来他若想见母亲,他自己会去找。」乍听这句话令我觉得巴布真无情,但巴布的心理状态如何?我想起阅读强纳森法兰岑的小说《修正》,书里有个面对女儿被变态凶手绑架凌虐至死,但最后选择再也不要记起的父亲泰德.罗斯。他为何选择遗忘,他说:     「现代文化太重视情绪,重视到不可收拾的地步,把天下万物变成虚拟世界的不是电脑,而是精神科。大家都想纠正自己的思想、稳定自己的情绪、和谐夫妻关系、改良管教儿女的方式,反而忽略基本面。泰德主张,现代人应该乖乖结婚,生养小孩,回归以前人的做法。现代人太闲,钱太多,老把抽象东西搞得更虚幻,他拒绝同流合污。   书中说,泰德的表现在男人中尚属正常。毕竟,真实终究不如人意。但遁入一个没有女儿虐死的假世界里吃住生活,难道就是真实,就不虚幻吗?巴布显然不知如何与母亲共处,于是宁可选择身在一个没有她存在的世界,却因此让母亲深深受伤。《孩童姿势》如同前述许多作品,仿佛也带有强烈的叔本华悲观主义:「人生最大的痛苦不来自于缺乏,而是希望获得而没有获得。」从拥有到占有之间的差别只是心念作崇。」     p1880437232.jpg     孩童姿势》的成功来自于剧本和演员的演出,如果导演在编写剧本时都考虑到这些内容,并将它化成生活细节编写在剧本中,未来不可限量。《孩童姿势》不只是刻划母亲对儿子的心念,或者偏差的爱,罗马尼亚等后共产国家走向资本主义时,产生了很多虚幻的想像。因此,欣赏罗马尼亚新浪潮与欣赏中国第六代电影有许多对照之处,如贾樟柯、王小帅,他们也聚焦在个人,却是环境给了这些寻常亲密的关系,迷惑颠倒的自由与不自由。   总之,你的国家变了、环境变了、想法变了、货币变了,价值观就虚幻了。电影里干净的针头要花钱买的。医与病、男与女、警与民、母与子,都可以看钱说话,很多真实的就失去理想,也不再珍贵了。当你使用文明的物质的手段去占有,这就是文明或资本社会创造的假性欲望,有价的欲望,而产生了因物质、拜物而肇生的心病。   与其说《孩童姿势》是在不抗不辩低头认错中寻求内心的平静与祥和。不如说过剩的自由使人迷惘,忘记了平等,不自由又不平等的环境,只能造就自私的个人。像片中罗马尼亚正像所有脱离共产,或所有曾开创新浪潮电影的环境,过剩的自由和倾斜的平等,制造了道德的迷惑。   最后一句我深深觉得才是电影《孩童姿势》呼唤的终极价值。像爱自己孩子一样去爱别人的孩子,爱如此终将不是占有,纵有困难,但悲惨的故事或许能减少,终将不再发生。     p1880437261.jpg
影视点评

【电影推荐】福山雅治主演《如父如子》颖评: 难得一见、深刻感人的电影

2020-07-10 13:26:10

影视点评

电影《出埃及记:诸神与国王》简评,非典型圣经故事

2020-07-10 22:29:56